2024-11-30来源:江苏美术家网 |
编者按:11月15日,由江苏省书法家协会、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2024江苏• 贵州 ‘新景象 新成就’书法作品交流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开幕。此展是继2021、2022、2023两省成功举办书法作品交流展后又一次重大书法交流活动,是对中国书协“结对子・共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展览聚焦“新景象、新成就”,共展出两省骨干书家的100件作品,形式丰富、各具特色,集中展现了两省书家的整体风貌及创作水平。展览期间,省评协邀请书法评论家深入展览现场,撰写评论文章。 笔走高峰连甲秀 墨缘浩瀚腾紫荆 ——2024江苏• 贵州 “新景象 新成就”书法作品交流展观后 文 | 方弘毅 新时代以来,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正确引领下,我国书法艺术呈现欣欣向荣“新景象”,各书体创作彰显丰富多彩“新成就”。为了促进省际书法交流,响应中国书协“结对子,共发展”倡议,由苏黔两省书法家协会牵头的交流展已历三届,充分展示了两省书法艺术的发展成就与特色,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本次“2024江苏• 贵州 ‘新景象 新成就’书法作品交流展”共遴选出两省书法家近年创作的精品力作各五十件,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风格多元,完全能够代表新时代苏黔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一切艺术本质上是一种以审美享受为指向的精神交往活动。具体而言,艺术交往包括同时代不同地域艺术家之间的艺术交流以及对本地区优秀传统艺术资源的传承弘扬两个方面。
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书法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与贵州两省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丰富的时代生活场景,多元的人民内心感受都为从各自视角出发实施书法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一方面,书法艺术的创造性转化离不开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苏黔不同的文化特色在表达形式和文化内涵上赋予书法艺术新的内容。本次展览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征。江苏多位书家聚焦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紫金山实验室、秦淮灯会等彰显“强富美高”新发展成就,以丰富的笔墨语言进行讴歌,让各行各业“奋斗者”和“追梦人”的璀璨业绩跃然纸上。黔贵高原作为新时代的发展高地,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非比寻常的潜力。此次贵州的参展作品中有数件都选择通过自作诗词的书写,从个性化的视角出发展现出多民族地区风物的新变化,令人眼前一亮。另一方面,新时代书法艺术创造力和感召力的增强离不开创新性发展。本次展览的作品各书体都实现了高质量,在体裁方面也显示出了多样性,充分展现出新时代苏黔两省书家在书法艺术语言创新探索的新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贵州选送的作品中有多幅选择少数民族民歌作为表现对象,在艺术跨界方面做出有益尝试的同时,也向江苏观众展现了绚烂的民族风情。民歌,原本是本民族口口相传的艺术,具有显著的原生态性和在地性。与音乐相比,书法语言以文字为载体,既能够使民歌走出地方,获得更加广阔的传播和展示舞台,同时又能以相应的节奏和韵律将民歌的神韵形象化的表现出来,使不同艺术体裁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从艺术叙事的角度看,把苏黔两省反映新时代的新发展和新成就的书法精品汇聚在一起集中展览就是一个又一个展现中国精神,具有鲜明文化标识性的中国故事的集中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文艺工作者:“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参加本次展览的苏黔两省书法家努力践行总书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要求,沉下心、俯下身挖掘人民中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再以丰富的笔墨语言进行表现。可以说,观赏每一幅作品都犹如聆听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的江苏故事、贵州故事:这里有巍峨的娄山关、静谧的梵净山、莺歌的江心洲、了不起的徐州制造;又有国酒茅台、翩翩甲秀、贵山黔水、魅力高淳、乡村丁香湖和城铁新干线……一个个多姿多彩的中国故事,一帧帧秀丽的发展画卷,宛在目前,恢弘壮阔。通过苏黔两省以书法艺术为媒介的艺术交往,苏黔大地美丽的中国故事、新时代的昂扬精神相互交织、相互契合、互相成就,汇聚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壮丽艺术史诗。
本次书法交流展围绕“新景象、新成就”主题,吹响了苏黔书法家结对共进新时代的艺术号角。总的来看,展览的成功在于以下三点:一是“为人民抒写”。“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本次展览深入结合新时代的生活景象进行书法表现,在艺术形式上体现出“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特别是,多件作品采风各行各业奋斗者取得的新发展成就加以展现,抒写出苏黔大地新景象的气势,使书法洋溢着现代美。二是“为人民抒情”。本次展览取材十分广泛,既有人文风物、自然风光,又有英雄赞歌、革命史诗,把各件作品结合在一起就展开了一幅穿越古今的画卷,展现出人民群众丰富的情感。从“沁园春”到“满庭芳”,从“瓮安道”到“赤水边”,两省人民的酸甜苦辣紧紧相连,两地厚重的人文积淀熠熠生辉,足以令观者流连忘返。三是“为人民抒怀。”书法家来自人民,书法创作为了人民,书法形象刻画人民,书法交往以人民生活为介。此次参展的书法家自觉与两地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持下沉一线、赶赴实地体验和创作,积累艺术情感,使作品所呈现的每一个书写符号不再流于抽象,而是显得鲜活生动,多姿多彩。
作者简介 方弘毅,东南大学中国艺术发展评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王洁 |